在考研备考的征程中,英语始终是一门关键科目,而关于考研英语是否需要分开复习这一问题,一直是众多考生热议的焦点,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审慎抉择。
我们来剖析一下考研英语的构成部分,它主要涵盖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翻译以及完型填空等板块,每个板块都独具特点,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
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石,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词汇量匮乏,那么在阅读文章时就会遇到诸多生词,理解文意会变得困难重重,写作时也会因词汇储备不足而捉襟见肘,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门拿出一段时间集中攻克词汇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利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安排固定时长来背诵单词,像使用单词书,从 A 到 Z 依次背诵,同时结合一些背单词的 APP,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巩固,例如墨墨背单词,它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安排复习,能有效提高记忆效率,通过这样集中的词汇学习,为后续各个板块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语法同样不容忽视,扎实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对于语法基础薄弱的同学,有必要专门找时间系统学习,可以选择一本经典的语法教材,如张满胜老师的《英语语法新思维》,从基础的句子成分开始,逐步深入学习各种语法规则,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大量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实际运用,并且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分析长难句、做一些语法专项练习题等,当语法掌握得较为熟练后,在做阅读、翻译等题目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分值占比很高,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阅读训练单独划分出来,比如每天安排一定量的真题阅读练习,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训练,做完题目后,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总结答题技巧,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词和长难句,要及时查阅资料弄清楚,要注重阅读速度的提升,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阅读效率,刚开始时可能一篇阅读需要 30 分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争取在 20 分钟左右完成,并且保证较高的准确率。
写作和翻译这两个板块,有一定的关联性,它们都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对于这两个部分,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复习,要积累一些常用的表达和句式,比如一些连接词、高级词汇、精彩的句子结构等,要进行实际的写作和翻译练习,每周可以安排几篇写作练习,题目可以参考历年真题或者一些模拟题,写完后,可以找老师或者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帮忙批改,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翻译练习则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段落,按照考研翻译的要求进行翻译,然后对照参考答案进行分析,学习如何准确地将中文转化为英文。
完型填空虽然分值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它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词汇、语法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复习完型填空时,可以结合前面复习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多做一些完型填空真题,总结答题规律,有些选项在历年真题中经常出现,通过总结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而且完型填空的文章通常逻辑严密,在练习过程中也有助于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
也有不少考生认为不需要将考研英语各个板块完全分开复习,他们觉得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词汇、语法等知识融入到阅读、写作等练习中,比如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生词就及时查阅并记录下来,分析句子结构时复习语法知识,这样在练习其他板块的同时,也顺带复习了词汇和语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写作时,运用新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使表达更加丰富准确,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考研英语是否需要分开复习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考生基础较为薄弱,比如词汇量少、语法知识欠缺,那么先集中精力攻克词汇和语法,再逐步展开其他板块的复习是比较合理的,而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采用将各个板块融合学习的方式,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和提升,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关键是要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坚持不懈地进行复习和练习,相信只要考生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就一定能够在考研英语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