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声曲式学习时机全解析

pgysc.com

🎓对于准备考研的音乐学子来说,和声与曲式是两门至关重要的专业课程,何时开始学习这两门课程,是许多考生心中的疑问,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还能为最终的考研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和声学习时机

(一)基础阶段(大一至大二)

在本科的大一和大二阶段,是学习和声基础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学校会开设系统的和声课程,从简单的++结构、++连接开始讲解,同学们应该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各种++的构成、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调式中的运用。

在学习三++时,要清楚地知道大三++、小三++、增三++和减三++的音程结构区别,以 C 大调为例,大三++是 1 - 3 - 5,小三++是 1 - b3 - 5,增三++是 1 - 3 - #5,减三++是 1 - b3 - b5,通过不断地弹奏和分析这些++,建立起对和声色彩的初步感知🎵。

在这个基础阶段,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基础的和声教材,如《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加深对和声理论的理解,尝试分析一些简单的歌曲或小型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培养和声分析的能力🧐。

(二)强化阶段(大二至大三暑假)

随着基础和声知识的积累,大二至大三暑假期间,可以进入和声学习的强化阶段,这个时候,要开始接触更复杂的和声体系,如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的和声特点,以及离调、转调等内容🎶。

对于和声小调,要掌握其升高第七级音后对和声进行产生的影响,在 C 和声小调中,由于第七级音 G#的出现,会导致一些++的变化,像属++可能会从原来的大三++(5 - 7 - 2)变为大小七++(5 - 7 - 2 - 4),这使得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和不稳定,在分析作品时,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并理解其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

离调与转调是和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学习不同的离调类型,如二级关系调离调、同主音大小调离调等,以二级关系调离调为例,在 C 大调中向 G 大调离调时,要清楚地知道经过哪些++进行过渡,以及离调后的调性中心如何转移,通过分析大量经典作品中的离调与转调片段,总结规律和方法📖。

在这个阶段,还可以参加一些和声分析的讲座或研讨会,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行一些和声写作练习,尝试为旋律配置和声,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冲刺阶段(大三暑假至考研前)

大三暑假至考研前是和声学习的冲刺阶段,要对和声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回顾之前学过的所有内容,包括++、和声进行、调式调性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做历年考研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分析真题中的和声分析题,总结常见的分析角度和答题要点,在分析一部作品的和声时,可能会从++的功能进行、和声节奏、调性布局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冲刺阶段,还要注重对音乐作品中高级和声技法的研究,如复调化和声、近现代和声等,了解一些近现代和声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印象派和声、序列主义和声等,拓宽自己的和声视野,虽然这些内容在考研中可能不会直接考到,但对于提升音乐素养和理解音乐作品有很大帮助🎵。

要保持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和声练习和分析,保持对和声知识的敏感度,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反复分析其中的和声运用,不断挖掘新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确保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

曲式学习时机

(一)基础阶段(大一至大二)

与和声学习类似,大一至大二也是曲式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学校会开设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从简单的单一部曲式开始讲解,如一段式、二段式等,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曲式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

以一段式为例,要掌握其常见的结构类型,如平行乐段、对比乐段等,平行乐段是指两个乐句在旋律、节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通过重复或变化重复来构成乐段,对比乐段则是两个乐句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对比,在分析一段式作品时,要能够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并分析出各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二段式时,要理解其呈示段和中段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与统一关系,呈示段通常会陈述主题材料,中段则会对主题进行发展变化,通过分析大量的二段式作品,总结出不同类型二段式的发展手法和规律🧐。

在基础阶段,还可以结合实际作品进行曲式分析练习,可以从简单的歌曲开始,逐渐过渡到小型器乐曲,通过分析作品,加深对曲式结构的理解和把握,阅读一些基础的曲式教材,如《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等,拓宽知识面📚。

(二)强化阶段(大二至大三暑假)

大二至大三暑假是曲式学习的强化阶段,这个时候,要深入学习更复杂的曲式结构,如三段式、奏鸣曲式等🎶。

三段式是一种常见的曲式结构,由呈示段、中段和再现段组成,要掌握三段式的不同类型,如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等,单三部曲式的中段通常会对呈示段的主题进行发展变化,而复三部曲式则可能会有更复杂的结构,如中部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插部,在分析三段式作品时,要关注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主题发展手法以及调性布局等方面🎵。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的曲式结构,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作品中,学习奏鸣曲式要理解其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特点和功能,呈示部通常会呈现出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两个主题在调性、性格等方面形成对比,展开部会对呈示部的主题材料进行展开和变形,运用各种音乐手法来推动音乐的发展,再现部则会再现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并且通常会在调性上进行统一🎵。

在强化阶段,要通过分析大量的奏鸣曲式作品,掌握其复杂的结构和发展逻辑,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奏鸣曲、交响曲乐章等进行深入分析,参加曲式分析的讨论小组或工作坊,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心得,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曲式结构📖。

(三)冲刺阶段(大三暑假至考研前)

大三暑假至考研前是曲式学习的冲刺阶段,要对曲式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将之前学过的各种曲式结构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通过做历年考研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分析真题中的曲式分析题,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分析一部作品的曲式时,要先整体把握作品的结构框架,然后再深入分析各个部分的主题材料、发展手法、调性布局等方面,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冲刺阶段,要注重对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综合运用和创新理解,有些作品可能会融合多种曲式结构的特点,或者在传统曲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能够敏锐地发现这些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

要保持每天都进行曲式分析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善于发现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并尝试用准确的音乐术语进行表达📖。

考研和声与曲式的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扎实积累,到强化阶段的深入拓展,再到冲刺阶段的全面提升,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的学习时机,才能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希望广大考研学子都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