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地理实验,全面解析考试内容

pgysc.com

考研地理实验作为地理学专业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具有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它不仅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着重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考研地理实验考什么内容,对于备考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提高备考效率,增加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胜算。

地理实验仪器与操作类

  1. 常见仪器的认知
    • 水准仪是测量两点之间高差的常用仪器,考生需要熟悉其基本构造,包括望远镜、水准器、基座等部分🧐,要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步骤,如安置仪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等,在考试中,可能会要求考生现场操作水准仪测量给定两点的高差,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 全站仪则更为复杂,它集测角、测距、测高差功能于一体,考生要了解全站仪的功能特点,能够熟练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设置参数(如测站坐标、后视点坐标等)、测量角度和距离等操作,在一个地形测量实验中,可能需要使用全站仪测量一系列地形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绘制地形图。
  2. 仪器的使用误差与校正
    • 对于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会产生i角误差,考生需要理解i角误差的产生原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i角检验与校正,这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精度。
    • 全站仪也存在一些误差,如测距误差、测角误差等,考生要清楚这些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削弱,在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大气折光对测距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方法。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类

    1. 野外数据采集
      •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是常见的考点,考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GPS接收机采集地理空间数据,包括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在野外实习中,可能要根据任务要求,准确采集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地物点等数据,在进行城市绿地调查时,要使用GPS定位绿地的边界点、中心点等,并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如绿地面积、植被类型等。
      • 遥感影像数据采集也是重要内容,考生要了解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等)的特点,以及不同遥感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的成像原理,掌握如何通过遥感软件(如ENVI、Erdas等)进行遥感影像的下载、预处理(如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为后续的影像分析做好准备。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对于采集到的地理数据,如地形数据、气象数据等,考生需要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使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拓扑检查等操作,在处理地形数据时,要能够将采集到的离散点数据构建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进行等高线绘制、地形分析(如坡度、坡向分析等)。
      • 统计分析也是地理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考生要熟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对于地理现象的研究,可能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来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析气温与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为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地理模型构建与应用类

      1. 地理模型构建
        • 气候模型是地理模型的重要类型之一,考生要了解简单的气候模型原理,如能量平衡模型、大气环流模型等,以能量平衡模型为例,要掌握如何根据太阳辐射、地面反射、长波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等要素构建模型方程,并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能量平衡状况,从而分析气候变化的机制。
        •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也是常考内容,考生需要学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方法,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策因素等,掌握如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如马尔科夫链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等,通过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模型应用与验证
        • 在地理实验考试中,通常会要求考生应用构建好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某一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或者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评估某一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优化建议。
        • 模型验证是确保模型可靠性的关键步骤,考生要掌握如何通过对比实际观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可以使用统计指标(如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来评估模型的精度,根据验证结果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地理实验设计与方案撰写类

        1. 实验设计原则
          • 科学性原则是地理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考生要确保实验设计基于科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能够准确地研究地理现象和问题,在设计土壤侵蚀实验时,要依据土壤侵蚀的原理,合理设置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
          • 可行性原则也很重要,实验设计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包括实验设备、时间、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在设计一个大规模的生态调查实验时,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资源的可行性,合理安排调查范围和样本数量。
        2. 实验方案撰写
        3. 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预期结果、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内容,考生要能够清晰、准确地撰写实验方案,阐述实验的整体思路和流程,在设计一个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实验方案时,要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城市不同区域的热岛强度变化;详细说明实验方法,如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地表温度,设置不同功能区的监测点;规划实验步骤,包括数据采集的时间、频率等;预期结果要说明可能得出的热岛强度分布规律等;并制定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如计算不同区域的热岛强度平均值、绘制热岛强度分布图等。

          考研地理实验的考试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地理实验仪器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构建与应用以及实验设计与方案撰写等多个方面,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全面、系统地准备,才能在考研地理实验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为进一步深造和未来从事地理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