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对于众多学子来说是一场重要的挑战,而电路作为很多专业考研的一门关键科目,其全国统考的内容备受关注,考研电路全国统考究竟考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剖析。
电路基本概念
- 电路元件
- 电阻元件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它遵循欧姆定律,即(I = \frac{V}{R}),在考研电路中,会考查电阻的串联、并联以及混联电路的计算,多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对于混联电路,需要通过逐步分析来确定等效电阻。
- 电容元件具有储存电场能的特性,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i = C\frac{dv}{dt}),在电路中,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常考内容,在一个含有电容和电阻的电路中,分析电容从初始电压为零开始充电,其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就需要运用上述公式结合电路的初始条件进行求解。
- 电感元件则储存磁场能,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是(v = L\frac{di}{dt}),当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来阻碍电流的变化,像在一个由电感和电阻组成的电路中,当电流突然变化时,电感两端的电压会瞬间改变,这种动态变化的分析是考研电路中的重点。
- 电路定律
-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指出,对于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即(\sum_{k = 1}^{n}i_k = 0),在一个复杂的电路节点处,通过已知部分支路电流,利用 KCL 可以求出未知支路的电流。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表明,对于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回路绕行一周,各支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即(\sum_{k = 1}^{n}u_k = 0),在分析含有多个回路的电路时,KVL 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方程组,从而求解出各个支路的电压,在一个具有多个闭合回路的电路中,通过设定回路的绕行方向,结合已知的电源电压和电阻,运用 KVL 列出方程,就能够求解出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 KCL 和 KVL 列出独立的方程组,然后求解各支路电流,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b - n + 1))个独立方程((n - 1)个 KCL 方程和(b - n + 1)个 KVL 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就能得到各支路电流的值,进而可以计算出电路中其他相关的物理量,如支路电压、功率等。
- 网孔电流法网孔电流法是假设每个网孔中有一个独立的电流,称为网孔电流,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利用 KVL 列出网孔电流方程来求解电路,对于具有(m)个网孔的平面电路,可列出(m)个网孔电流方程,在一个具有三个网孔的电路中,通过设定网孔电流的方向,根据各网孔中电阻和电源的情况,运用 KVL 列出三个方程,求解出网孔电流后,再通过网孔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求出各支路电流。
- 节点电压法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 KCL 列出节点电压方程,对于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任选一个节点作为参考节点(通常设其电位为零),则其余((n - 1))个节点的电压就是独立的未知量,通过对除参考节点外的每个节点应用 KCL,可列出((n - 1))个节点电压方程,在一个具有四个节点的电路中,选择一个节点为参考节点后,对其余三个节点应用 KCL,结合各支路的电阻和电源情况,列出三个节点电压方程,求解出节点电压后,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指出,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对于一个含有多个电源的线性电路,当计算某一支路电流时,可以分别让每个电源单独作用,计算出该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然后将这些电流叠加起来,在实际应用中,叠加定理常用于分析复杂电路中各电源对电路响应的贡献,也可用于验证电路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 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是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电路模型,其中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串联电阻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后(即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的等效电阻(R{eq}),对于一个复杂的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通过计算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就可以将其等效为一个简单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从而方便地分析该网络与其他电路元件连接时的情况,简化电路分析过程。
- 诺顿定理诺顿定理是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并联电阻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R{eq}),与戴维南定理类似,诺顿定理也用于简化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分析,在电路设计和故障诊断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在分析一个电路中某一部分网络对整体电路的影响时,可以将该部分网络等效为诺顿等效电路,更直观地了解其性能。
- 正弦量的表示正弦量可以用三角函数式、波形图和相量表示,相量表示法是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个正弦电压(u = U_m\sin(\omega t + \varphi)),其相量表示为(\dot{U}=U\angle\varphi),U = \frac{U_m}{\sqrt{2}})是电压的有效值,通过相量表示,将正弦量的运算转化为复数运算,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在电路分析中,利用相量可以方便地计算正弦稳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物理量。
-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KCL 和 KVL 在正弦稳态电路中有相量形式,KCL 的相量形式为(\sum_{k = 1}^{n}\dot{I}k = 0),KVL 的相量形式为(\sum{k = 1}^{n}\dot{U}_k = 0),在一个正弦稳态的交流电路节点处,通过已知部分支路电流相量,利用 KCL 的相量形式可以求出未知支路电流相量;在回路中,运用 KVL 的相量形式结合已知的电源电压相量和元件阻抗相量,可列出方程求解回路中的电压相量。
- 阻抗与导纳阻抗(Z = R + jX),R)是电阻,(X)是电抗(感抗(X_L=\omega L)或容抗(X_C=\frac{1}{\omega C})),导纳(Y = G + jB),(G)是电导,(B)是电纳(感纳(B_L = -\frac{1}{\omega L})或容纳(B_C=\omega C)),在正弦稳态电路中,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用相量表示时,(\dot{I}=\frac{\dot{U}}{Z})或(\dot{U}=Z\dot{I}),(\dot{I}=Y\dot{U})或(\dot{U}=\frac{\dot{I}}{Y}),已知一个电感元件的电感值(L)和电源的角频率(\omega),可以计算出其感抗(X_L),进而得到电感元件的阻抗(Z = jX_L),通过给定的电压相量(\dot{U}),利用(\dot{I}=\frac{\dot{U}}{Z})就能求出通过电感的电流相量。
- 功率与功率因数瞬时功率(p = ui),在正弦稳态电路中,平均功率(P = UI\cos\varphi),\varphi)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无功功率(Q = UI\sin\varphi),视在功率(S = UI),功率因数(\lambda=\cos\varphi),提高功率因数对于电力系统的节能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工业电路中,如果负载的功率因数较低,通过并联电容器等方式可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 耦合电感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较为复杂,对于两个耦合电感(L_1)和(L_2),其自感电压分别为(v_1 = L_1\frac{di_1}{dt})和(v_2 = L_2\frac{di2}{dt}),互感电压分别为(v{12}=M\frac{di2}{dt})和(v{21}=M\frac{di_1}{dt}),M)是互感系数,满足(M = k\sqrt{L_1L_2}),(k)是耦合系数,在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时,需要根据同名端的情况正确确定互感电压的方向,在一个具有两个耦合电感的电路中,通过判断同名端,结合 KVL 和 KCL 列出方程,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电压比(\frac{u_1}{u_2}=\frac{N_1}{N_2}=n)((N_1)、(N_2)分别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匝数),电流比(\frac{i_1}{i_2}=-\frac{N_2}{N_1}=-\frac{1}{n}),理想变压器具有变压、变流和阻抗变换的作用,在一个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中,已知一次侧的电压和负载阻抗,通过电压比和电流比关系,可以计算出二次侧的电压、电流以及反射到一次侧的等效阻抗,从而方便地分析整个电路的性能。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定理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
考研电路全国统考涵盖了众多方面的内容,从基本概念到各种分析方法和定理,再到正弦稳态电路以及特殊电路元件的分析,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对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方法,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电路问题时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考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