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的漫漫征途中,除了日复一日的埋头苦读,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竞赛也是提升自己实力、增加上岸几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对考研有用的竞赛,并分析它们的优势。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 1992 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该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可以组队参加,通过参加该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为考研复试增加亮点。
| 竞赛名称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
| 主办方 |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
| 参赛对象 | 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专科在校生 |
| 竞赛时间 | 每年 9 月中旬的某个周末 |
| 竞赛形式 | 三人组队,在三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
| 奖项设置 | 本科组和专科组各设一、二、三等奖,具体比例由各省(市、区)实际参赛队数确定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该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参加该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考研复试增加竞争力。
| 竞赛名称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
| 主办方 |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 |
| 参赛对象 | 在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 |
| 竞赛时间 | 每两年举办一届 |
| 竞赛形式 |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 |
| 奖项设置 | 分为省级竞赛和全国竞赛两个层次,省级竞赛根据参赛团队总数,按比例设一、二、三等奖;全国竞赛设特、一、二、三等奖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唯一一个考查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该竞赛旨在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选拔并奖励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通过参加该竞赛,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考研复试增加亮点。
| 竞赛名称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
| 主办方 |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
| 参赛对象 | 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的大学生 |
| 竞赛时间 | 初赛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4 月中旬(星期日),决赛时间在每年 5 月中旬(星期日) |
| 竞赛形式 | 本竞赛分 A、B、C、D 四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的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 |
| 奖项设置 | 初赛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设奖,包括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参加该竞赛,可以提高自己的电子设计和制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考研复试增加亮点。
| 竞赛名称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
| 主办方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
| 参赛对象 |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
| 竞赛时间 | 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为四天三夜 |
| 竞赛形式 | 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 3 人,有一名指导教师(或教研组),设领队 1 人 |
| 奖项设置 | 全国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赛区按实际参赛队数的 10%设一等奖、20%设二等奖、30%设三等奖 |
| 竞赛名称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
| 主办方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
| 参赛对象 |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
| 竞赛时间 | 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为四天三夜 |
| 竞赛形式 | 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 3 人,有一名指导教师(或教研组),设领队 1 人 |
| 奖项设置 | 全国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赛区按实际参赛队数的 10%设一等奖、20%设二等奖、30%设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