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的众多科目中,诗词鉴赏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更是对考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检验,考研诗词鉴赏究竟考什么科目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文学基础
- 诗词基本知识
- 格律:诗词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考研诗词鉴赏会考查考生对诗词格律的掌握,平仄的规则,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不同体裁的平仄格式,考生需要明白诗句中哪些字该平声,哪些字该仄声,以及拗救等格律变化,比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格律严谨,通过平仄的交替和对仗的运用,展现出诗歌的韵律美,考生要能分析出诗句中平仄的安排以及对仗的工整之处。
- 押韵:押韵是诗词的重要特点之一,考生要清楚押韵的方式,如平水韵等古代韵部的划分,了解哪些字属于同一韵部,诗词中押韵字的位置和作用,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多处押韵,如“天、年、寒、间、眠、圆、全、娟”等字押“uan”韵,使得整首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考生要能识别并理解这种押韵的妙处。
- 词牌与曲牌:对于词,不同的词牌有其特定的格律和曲调特点,考生要知道常见词牌的基本格律要求,如《沁园春》《清平乐》等,曲牌也有其独特的格式和风格,像元曲中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小令,属于曲的一种,考生要了解曲牌在句式、押韵等方面与诗词的不同之处。
- 诗词流派与风格
- 流派:中国古代诗词有众多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豪放派、婉约派等,考研诗词鉴赏会考查考生对各流派特点的把握,山水田园诗派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清新自然、意境幽远,像王维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边塞诗派则多写边疆战事和塞外风光,风格雄浑豪放、悲壮慷慨,如王昌龄、岑参的边塞诗,豪放派词人作品气势磅礴、情感奔放,如苏轼、辛弃疾的词;婉约派词人作品情感细腻、委婉含蓄,如柳永、李清照的词,考生要能分辨诗词所属流派,并分析其流派特征在作品中的体现。
- 风格:除了流派风格,诗词还有各自独特的个人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隐晦迷离等,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整首诗气势豪迈,情感奔放,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考生要能通过诗词的语言、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出诗人的个人风格。
- 理解
- 字面意思:准确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是基础,考生要能够读懂诗词中每个字词的含义,梳理诗句的语法结构,从而理解诗句的表层意义,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考生要能准确解释“馨”“鸿儒”“白丁”“丝竹”“案牍”等字词的意思,明白诗句所描述的陋室环境、交往人物以及主人的生活情趣等内容。
- 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包括诗人的情感、思想、创作意图等,诗词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考生要能透过诗词的表面意象挖掘出其背后的深层意蕴,比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既有诗人离京的愁绪,又通过“落红”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愿意奉献自己的精神,考生要能体会到这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 意象与意境分析
- 意象:意象是诗词中寄托情感和思想的具体形象,常见的意象有明月、流水、梅花、大雁等,它们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明月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流水可能代表时光流逝、愁绪连绵;梅花象征高洁品格;大雁则与思乡、游子情怀等有关,在诗词鉴赏中,考生要能识别意象,并分析其在诗词中的作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明月”“松”“清泉”“石”“竹”“莲”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闲适的意境,同时也衬托出诗人高洁的心境。
- 意境:意境是诗词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诗人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考生要能分析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清幽淡雅、萧瑟凄凉等,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孤寂愁苦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考生要能准确描述这种意境,并体会其感染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词中常用比喻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考生要能识别比喻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或事物以人的情感、动作和神态,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将春风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离别的痛苦。
- 夸张: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 对偶:使诗词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节奏和谐,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工整,富有美感,考生要能分析各种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感,如杜甫的《春望》,借春天的花鸟之景,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家的悲痛之情。
-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如于谦的《石灰吟》,通过赞美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
-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诗人的情感,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鲜明地对比了贫富差距,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考生要能准确分析诗词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 诗词创作时代背景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诗词至关重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和文化氛围,这些都会影响诗人的创作,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李白生活在这个时期,其诗歌多表现出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如“三吏”“三别”等,考生要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词所蕴含的时代印记。
- 诗人生平与思想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观念也会在诗词中有所体现,比如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他的词既有豪放壮阔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出其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婉约细腻之篇,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情思念,考生要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诗词创作。
阅读理解
艺术手法
文化背景
考研诗词鉴赏涵盖了文学基础、阅读理解、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等多个科目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才能在考研中从容应对这一重要考查内容,领略古代诗词的无穷魅力🎋🎵。